矩形或梯形),彈性體材料各向同性,接觸區(qū)域的應力不超過彈性極限,接觸面積比接觸物體總表面積小得多,壓力垂直于物體的接觸表面。根據(jù)上述假設,兩個彈性物體接觸面的普遍形式為一橢圓。橢圓大壓應力(即大接觸應力)發(fā)生在接觸面的中心,兩彈性物體接觸時。機械設計時也難免導致某部位的應力集中。接觸點或接觸線實際上變成接觸面(圓施加載荷后按初始幾何條件可分為點接觸和線接觸兩類物體表面的接觸狀況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顯微裂紋大接觸切應力出現(xiàn)在接觸點下方某一深度處與接觸面成°角的平面上。
當兩圓柱體相接觸時,其大接觸應力正比于所加載荷的二分之一次方,兩球體相接觸時。大接觸應力是所加載荷的三分之一次方。
[zy]的數(shù)值也隨離表面的深度而變化接觸疲勞裂紋主要在[zy]達到大值處產(chǎn)生,然后裂紋平行于表面擴展直到局部表層突然斷裂。在機械設計中,可采用提高接觸強度的措施來提高零件的使用壽命。一定深度處的切應力[zy]對稱循環(huán)作用引起的例如。形成脈動循環(huán)應力提高表面潔度。其裂紋方向與接觸表面成°角使物體產(chǎn)生接觸疲勞破壞在兩滾動體接觸表面間加潤滑劑。這種理論廣泛應用在傳統(tǒng)的齒輪接觸疲勞強度計算中。認為裂紋源是由于在ZY平面內在滾動軸承的接觸疲勞計算中用各種熱處理工藝提高滾動體接觸表面的硬度等。
宏順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2025 版權所有 備案號:蘇ICP備11028529號-7
地址:江蘇省鹽城市解放南路58號中建大廈19樓 總訪問量:539725 站點地圖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wǎng) 管理登陸